close

1325184190354847116.jpg

(圖片引用自網路)

點石成金文創志業 城邦部落格

在知識高效代謝的21世紀,人們的生存法則被迫趨向掠奪式淘汰競賽。為了不讓自己在商業叢林中被獵殺,現代人對「聰明才智」入魔祟拜;在知識經濟導向的現在,智慧養成機制、成績等同未來成就的觀念、多元課程規範、明星學府光環…等等,扭曲的強勢入侵學習體系,從小時候朗朗背誦課文開始,掠奪殺戮的因子便悄然烙印在心中:「讀書是為了將來能夠賺大錢與功成名就」。

於是「練智不練心」成為社會主流,人們愚竊的思維與行為特點造就了—重術輕道、重行輕思、重果輕因、重成敗而輕是非、重具體表象而輕價值理想……,現今的教育體制正是通過上述種種手段,逐步地、系統化壓制與抹殺孩子的未來可能性與天賦,在依賴特定評定標準去個性化的過程中,消弭的不只是創造力甚至是孩子的學習興趣。

教育本應促使我們去開發自身的潛能,並讓我們能在世界上開拓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空;然而為提升國家經濟競爭力,我們花費大量的精力樹立標準考試的無上權威,教育體系不斷灌輸一種狹義的能力觀,只重視才智與成績的展現,漠視其它同樣重要的活力,例如:為了優秀,犧牲和家人朋友相處的時間沒有錯,因為「成功」就是考上好學校未來事業有成。例如:為了分數,學生可以死讀考題並花上大把時間補習,對於所學囫圇吞棗不知所以,但是處理同儕問題和心理苦痛並不重要,因為「成功」就是拿到好成績,其餘問題不過是旁枝末節。例如:為了卓越,將自身的喜好拋在一邊,追求自己根本不在乎的事,甚至願意出賣靈魂交換一個往上爬的機會,因為「成功」就是擁有使喚人的權利,並獲得更好的薪水。

什麼時候開始,「成功」的概念變得如此狹隘?「成功」變成一項高獲利率的商品,所有人都想要「成功」,只是因為「成功」能日進斗金,讓自己平步青雲。人們心中的成功毒素,讓自己逞強的隱忍扭曲的苦痛,只為了有一天能夠成功。但是逞強過了頭就是對自己說謊,人之所以痛苦,是因為追求了錯誤的事。在練智思想盛行的現在,品格教養、分享、付出、愛與關懷、創造力、人文藝術以及體能活動等等,逐漸被人們棄之一旁,然而這些被我們所忽視的部分,才是真正能為世界帶來夢想希望與無限生機的能力!

陳樹菊國小畢業那年母親驟逝,她扛起照顧5個弟妹的責任。為了家計,她放棄繼續升學,和父親在台東中央市場擺攤賣菜。她是市場裡年紀最小的菜販。從開始賣菜以來,她將累積近千萬的所得,全數捐贈出去,幫助兒童及孤兒、蓋圖書館,除了她自己曾經歷過貧困的切身之痛,更因為她認為:錢,要給需要的人才有用。陳樹菊平凡卻無私的奉獻,美國《時代》雜誌將其選入2010年最具影響力時代百大人物之「英雄」項目第八位,《時代》雜誌同時請李安撰寫推薦文章;陳樹菊也是《富比世》雜誌所選出的2010年48位亞洲慈善英雄人物之一,而路透特別指出,在48人之中,陳樹菊的事蹟最打動人心,另外,陳樹菊也是《讀者文摘》亞洲英雄。在這些報導被披露之前,這位默默無聞在菜市場賣菜的阿姨,早以行善多年,難道這不算是活出「成功」的價值?陳樹菊她強調:「錢是要給有需要的人才有用」,在現代汲汲於物質追求的社會中,啟發了新價值。

知名主持人蔡康永曾經說過:他最想做的一個節目,是訪問眾多名不見經傳的市井小民,可能是在巷口擺了一輩子麵攤的老闆,或是一位靠著縮衣節食將孩子拉提成人的家庭主婦。為什麼「成功」只代表那些日進斗金、飛黃騰達的商業鉅子?何以「成功」被侷限在某些特定的衡量標準中?一個能夠賣豬血湯將孩子養大成人的母親,難道她不「成功」?每日在微晨中默默掃街,替大家維持市容盡忠職守的清潔隊員,難道他們不配「成功」二字?

我們冀求告訴人們:「成功」並不一定源自「高深的智慧」,但一定源於一顆「堅毅的樂觀的完善心靈」。知識經濟下的駭浪,隨時毫不留情的吞沒一切;然而一位平凡的母親,可以用她的「心智」將兒女教育成品格良善的大人。而一個勢利的商人,卻可能運用他的「才智」將社會引領至物質崇拜的險境。練「智」前讓我們先練「心」,唯有建全的品格操守,方能驅策智慧使這個社會更加美好。

現今成功狂熱的社會裡,鼓吹成功與財富,卻忽略心智健康;教育強調學習成長,學習的卻是如何考取高分,成長的卻是榨取財富的能力。體制中成功評定標準的「才智」訓練,將最根本的「心智文明」徹底在教育制度中邊緣化,品格教育成為一個響亮的口號,卻毫無實踐著力點。當我們從學校離開,這些錯置的思維隨著我們進入社會,心智粗糙的問題被帶進政府、機構、企業,惡行循環周而復始,這真是提倡教改的巨大諷刺。

回歸本源心文明教育,正是維心經濟概念的開端。要完善提升國家競爭力,光靠知識是不夠的;要想反轉經濟低潮的噩夢,只有練智是行不通的!就好像抗生素很好用,可是用法不當或使用過度,只會讓身體失去自癒能力,待情況一旦失控,有可能只能走上截肢一途。我們希望透過維心計劃的推行,還給現代人身為人的基本權利:快樂、滿足、善良、有夢想,而不是一輩子活在「成功」與「失敗」的框柩裡,放任心靈荒蕪、扭曲;當心智失守,慾望就會接手,以一顆灰暗的心齲齲行使登峰成功的手段,殆盡本真成為行屍走肉。

制約教條中常提到品格養成的重要,但多半是將之教育制式的禮俗規範,像是博愛座讓位、對師長有禮貌、對父母要孝順、不可爭先恐後要有秩序的排隊等等;這種只重口號與表象的制約規範,不過是偽善行為,不夠全面。未來我們希望改變這個世界,唯有從心做起,替這個社會注入「心文明」概念。

心文明,能讓一個人知道用什麼態度面對挫敗,也能讓一個人真心學會尊重他人,瞭解自己規劃自己,心文明超越了行為層面,發掘人心深處至善、積極的可能。發自內心的品格涵養,方能讓社會上的所有人,不管在什麼困境、什麼年齡,都能夠找到一處內心歸屬。

心文明讓人性能堅持走正路、在樹正氣的前提下待人做事,心智健康的力量提供了新的活力、強大的創新、欣善的理論與樂活思想,讓社會少一分爭奪怨懟,多一分生活甜度。心文明的貫徹省思,將為人類帶來更為多元的正向經濟動能,人人都能成為對結果負責的主體,維心向善的力量循環而生,這個世界豈能不一天天變得更加美好興盛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點石成金心文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