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糖廍文化園區

(圖片引自台北市文化局)

一直不知道萬華有個「糖廍文化園區」,直到最近看到明華園進駐,展出戲台道具、戲服的報導,才知道原來萬華除了剝皮寮這樣富有歷史建築的街道之外,還有一個舊糖倉重新活化的市定古蹟。

 

糖廍文化園區比想像中小的很多,裏頭分為ABC糖倉,一個展出台灣糖業文化與發展歷程、一個做為藝文演出的場地,另一個則是戲劇文物展覽。

 

糖廍文化園區昔日為北部最大製糖生產地的「台北製糖所」,光是想像就覺得應該是曾經繁榮、風光一時,但是我覺得在糖業展覽裡營造當時繁華的感覺少了一點,一進入展覽口便是依照年代排列的大事表,一堆文字描述讓人喘不過氣,也少了讓孩子們可以認真了解台灣歷史的機會,是我覺得很可惜的一點。不過,至少在文字之後還有一些互動的小機關,不會讓人感覺太過沉悶。

 

而明華園的戲服、道具以及布景展出,倒是讓我這個還沒有看過現場演出的人為之讚嘆,精緻華麗的戲服以及場景營造,都讓人印象深刻。其中還有一隻超大的蜘蛛道具,我一直沒搞懂是接近它、它就會蠕動手腳、口吐雷射絲線,還是要開口叫它「動」,它才會動。重重的布景機關,有時還真讓人搞不清到底是有人在裡面操作道具,還是靠現代發達的科技所賜。尤其看到裝扮成半人半獸四腳的陸吾,人的前腳與後面的兩隻腳實在配合的維妙維肖,讓我一度以為是電動屁股,沒想到是有另一個工作人員躲在裡面!

 

不過這次的糖廍文化園區之旅,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「特技空間」的藝文演出。他們結合傳統的民俗特技,如扯鈴、舞蹈等,融入現代的表演模式,還帶有一點馬戲團的感覺,讓整場表演充滿驚奇與歡笑。看到小朋友們熱情的舉手與表演者互動、大家隨著台上的表演情緒起伏的模樣,我想我很慶幸現在台灣有越來越多這樣的藝文展演空間,讓表演者有地方發揮自己的藝術才能,也讓一般大眾可以享受一場場美妙的演出。

 

糖廍文化園區從年代久遠的老糖倉變身為藝文展演空間,除了讓大家了解台灣的糖業歷史進程,也讓這樣一個既有空間得到活化利用,雖然展出內容以及周邊設施的豐富度可以再作加強,但也不失為一個休閒好去處。尤其有了藝文表演的滋潤,讓老糖倉更多了些生命力。人與文化的結合,總是最美、也最動人的,希望這樣的展演可以一直延續下去,讓老糖倉持續充滿活力,成為新的文化傳承之地。

 

張雅劼編輯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點石成金,自費出版的貼心好伙伴。圓夢交給點石成金一切搞定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點石成金心文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