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后宫·甄嬛传》让不少史学家闹心
(圖片引自網路)

文章引自中時電子報

中國時報/文字工作者 王乾任

二○一二年入冬時間的台灣,《後宮:甄嬛傳》不斷重播並引起話題,新聞媒體上天天有《甄嬛傳》的報導,網路上充斥著對《甄嬛傳》的討論。現在也是該認真討論這樣一部戲劇的大賣,對我們的影視產業到底有什麼樣的啟發?

 

 戲劇作品的類型,只能說不同的社會環境自然會有不同的類型誕生。中國近年來的清宮熱,

 

 從二月河開始,帶動了一大批的歷史書寫,出現了不少優秀的歷史小說作家與作品。一如當年日本的宮本輝帶動了日本的歷史小說熱潮,開立了一整個創作文類,早已在出版市場散播開來,贏得市場共識。接著再與影視產業合流,異業結盟,推動出一個大眾文化浪潮,同時賺個滿缽。

 

 台灣電影與戲劇偏重都會與小品,從社會環境來看,自有其轉入後資本主義社會,偏重日常生活、流行文化的大環境趨勢影響的緣故。原本各擅勝場,也沒什麼不好,一如當年香港電影自有其強項,後來因為中國崛起而迷失了好一段時間,如今又開始回歸本源。近來強調香港警匪槍戰片的《寒戰》票房不俗,正是一例。

 

 其實,《甄嬛傳》的熱賣,除了中國的電視製作圈肯砸錢,相當關鍵而較少人發現的一個重要條件是,中國逐漸有好的大眾文藝創作人才在崛起,成為文創產業的火車頭,帶領全中國的內容產業往前衝。

 

 也就是說,影視文化娛樂產業的異業結盟,將文化化為商品投入市場的整個產業平台機制,中國的確是比眼下的台灣來得更成熟。台灣空有許多不錯的大眾文學作家,眾人熟悉的九把刀就不提了,其他像御我、H、蝴蝶、穹風等人,其創作卻甚少有機會被改編成戲劇搬上大小螢幕,或與影視團隊異業合作。

 

 就連二○一二年的台北書展上推出的影視產業與出版產業的媒合平台,卻也只關心高雅創作而嚴重忽視大眾創作。不得不說,台灣的內容產業的思考有著極大的盲點,誤以為只有高雅文藝創作才適合改編成戲劇或電影,然而,希區考克其實說過,三流作品更適合被改編搬上大銀幕。

 

 中國在影視與出版產業的結盟合作上,的確跑得比台灣快。《後宮:甄嬛傳》也好,或者之前在台灣也算熱賣的《蝸居》也罷,甚至放眼中國日本乃至歐美國家,如今大小螢幕上的暢銷作品,越來越多來自大眾小說的改編。我比對過《蝸居》的電視劇和小說,基本上電視劇根本就是一字不改地沿用小說中的對白。台灣沒有鼎盛的大眾小說創作團隊,沒辦法扮演內容產業火車頭的角色,恐怕才是台灣沒有好作品可以源源不絕地推出的原因。

 

 說穿了,要希望能改善台灣的影視產業環境,得先改善台灣的出版環境。可遺憾的是,台灣的出版業高度仰仗翻譯作品獲利,對於投資本土創作人才的興趣缺缺,能夠單靠寫作維生的人如鳳毛麟角,能寫之人又大多往獎金豐厚的文學獎鑽去,使得高雅創作領域人才濟濟,大眾文藝創作卻凋零稀落。

 

 租/書店裡的言情小說等大眾小說,早已都是中國寫手的作品,如今的台灣,言情小說一本兩萬元買斷的行情,很難讓人有動力堅持投入。歸根究柢,台灣的戲劇也好小說創作也罷,之所以無法有好的創意源源不絕地誕生,與資本不願投入,人才投入卻無法獲得相對應的報酬有很大的關係。

 

 當我們都覺得台灣某個產業環境不好,身為人才或專業人士,是決定留下來和這個社會一起吃苦、打拚,還是選擇離開,直接投入一個遼闊市場賺取自己的益處,這樣的人數多寡將會進一步決定這個產業的未來興衰。在萎縮中、產值小的產業裡要努力本來就很辛苦,但如果最後能夠翻身,其果實也更甘甜。台灣的演藝戲劇環境不佳是「果」,而非「因」,我們應該正確地認識原因,切莫倒果為因,也不需要妄自菲薄。

 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點石成金,自費出版的貼心好伙伴。圓夢交給點石成金一切搞定!

加入「點石成金粉絲專頁」

參觀點石成金官方網站

Tel:02-22829138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點石成金心文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