圖片引用網路

中秋節前夕看了Into the Wild,這是一部改編自真人真事的電影,台灣則翻譯作阿拉斯加之死。它敘述一個美國青年,克里斯,在大學畢業後,拋下前途似錦的人生和出身富裕的家庭,選擇獨自揹起行囊,從此斷了與文明世界的音訊,途中以假名「艾力克斯」一路旅行。家人從不知道他身在何方,一直到他的屍體在阿拉斯加的荒野中,一輛廢棄的巴士裡被發現。

在每一幅美得像畫的鏡頭之中,主角克里斯從炎熱的墨西哥一路向北而行,往他心中的夢想阿拉斯加而去。

一路上,他遇見許許多多的好人,然而這些人情都無法讓他停下腳步。他在沙灘上寫下字句,向萍水相逢的朋友不告而別,然後划下湍急的河、走過成排風車轉動的長路,讓所有愛他的朋友、愛他的家人,都為他的離開流下眼淚。在這趟眾人眼中「勇敢也荒唐」的旅程,克里斯卻在最後的死亡裡找到自由,也學習到對世界的諒解。這次以死亡告終的旅程,不禁讓人想到「傷心咖啡店之歌」裡的馬蒂,同樣在生命的盡頭,找到了超越生命的體悟。

觀賞Into the Wild,是一次充滿了感動的體驗,片中對「流浪」的詩意描寫,會讓人對流浪興起嚮往,讓人想要揹起行囊、走出文明,用原始的姿態去面對自我。

我常在思考,那些揹起行囊要到遠方流浪的人們,追求的東西到底是什麼呢?他們不追求功名、財富、名聲、評價,這已經是確定的事情了;那他們追求的美好、自由、漂泊這些抽象的東西,這條路的盡頭哪裡才是終點?

似乎每一個浪子身上,都揹負著目的不明的夢,在揹起行囊時,他們願意揹起他人對自己的一切責難,甚至連他們自己也不在意自己生命軌跡的去向。

然而阿拉斯加之死,卻用一個追夢者的死亡,為那些走入荒野的生命找到了一個被了解的管道;起碼,讓我們稍稍能夠用世俗的價值觀去了解,這群人的追求究竟是為了什麼。

我們常說,追尋自由和逃離,常常只是一體兩面的事情。

因為想要逃離原本的人生,所以放下一切,去追求一個自己並不理解的事物;不論它是什麼,起碼它都能帶你離開原有的生活。然而當克里斯身在荒野之中,某個簡單的道理才闖進了他的腦海,並藉著他虛弱而顫抖的手寫下:Happiness only real when shared。因為無人分享的生命,這種自由終究是無法圓滿的。

雖然克里斯的死亡是個意外,然而在影片最後的五分鐘,鏡頭帶著觀眾注視著克里斯留下的遺言,他仍然感謝這個世界帶給他美好的人生,並且在遺言最後留下了他的名字;那不是他一路上告訴朋友們的假名「艾力克斯」,而是父母、妹妹都知道的名字「克里斯」。他一輩子都想擺脫的枷鎖,卻在最後一刻得到承認。

畫面裡,迴盪著克里斯的一句獨白:To call each thing by its right name。原來,每件事物都有他的真名,克里斯的旅程追尋到最後一刻,終於還是回到家了。

阿拉斯加之死的結局明明是悲劇,卻又帶著讓人心境開闊的超脫;或許,人總要到最後一刻才會承認自己真實的樣子。我們掙脫制度尋找自我,卻不知道制度之中已經存在自我。或許,每一個揹起行囊的流浪者,都是希望能赤手空拳地站在世界面前,才能在卑微的姿態底下,承認自己最真實的模樣吧。

李昀陞編輯撰稿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點石成金,自費出版的貼心好伙伴。圓夢交給點石成金一切搞定!

加入「點石成金粉絲專頁」

參觀點石成金官方網站

Tel:02-22829138

arrow
arrow

    點石成金心文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