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海誠導演於金馬影展接受訪談(圖片引用自網路)

動漫在台灣向來都被界定為青少年次文化,然而在日本這樣的動漫大國之中,動畫已被提升到電影層次,甚至變成流行文化中影響力甚鉅的一環。宮崎駿的動畫橫掃了九○年代的日本,以簡單劇情,傳遞出真摯樸實的情感,打動了一代又一代的觀眾,幾乎所有人都看過「龍貓」和「天空之城」,也沒有人會說宮崎駿的動畫只是小孩子的玩意。

由於宮崎駿的強烈光芒,似乎只要提到賣座動畫,「宮崎駿式」的劇情已經變成無法超越的標竿,新生代中少有人勇於打破宮崎駿魔咒,開闢出讓觀眾眼睛一亮的題材。就在這個時候,一個名叫新海誠的導演卻震撼了日本動畫界。

新海誠,原本在知名遊戲公司Falcom中擔任動畫師,因為始終懷抱導演夢,利用私人時間從事動畫電影的創作,在退出公司成為自由契約者後,新海誠開始著手製作「星之聲」短片,沒想到這部僅僅二十五分鐘長度的短片卻讓新海誠一炮而紅。

2002年公開的「星之聲」創下了日本動畫紀錄,除了聲音部分,所有畫面全是由新海誠一個人獨力製作完成。新海誠曾經表示,「星之聲」總共耗費了七個月「實際工作」時間,他在清醒時繪圖構思,睡覺時運算檔案,所有畫面都不假他人之手。

然而「星之聲」不但保持了高質感的畫面,更運用精緻的背景靜物、意識流旁白、以及流淌劇情之中的細膩情感,打造出新海誠作品的獨特性,在主流風格瓜分動畫市場的同時,新海誠嘗試了無人挑戰的主題,並以特殊的手法呈現。

 
 
星之聲(圖片引用網路)

在新海誠的動畫中,主題始終圍繞著對青春流逝的感傷,尤其對人與人之間無法捕捉、卻真實存在的情感有獨到描述。這些細膩的感受,在「星之聲」、「雲之彼端,約定的地方」、「秒速五公分」等動畫中不斷重覆,互相指涉出專屬新海誠的情感觀點。

曾有人說過,一個導演一輩子就算拍了無數作品,內容都是重覆著同一個感慨、同一種元素:就像宮崎駿的電影裡總是不斷重覆對飛行的渴望,以及成長的痛楚與釋然;新海誠也用自己的擅長的元素,在鏡頭中凝結出他所關注的主題 – 擦身而過的遺憾。

 

秒速五公分(圖片引用網路)

「星之聲」裡,相隔兩地的戀人,寄出一封需要八年時間送達的簡訊,思念就像星光一樣延遲抵達。「秒速五公分」中,戀人回望的視線被火車截斷,歲月就這麼匆促地帶走他們身上的聯繫。

新海誠用凝止的鏡頭補捉那些平常被視為無關緊要的傷悲,歲月造成的離散,變成新海誠故事中最動容的悲劇,儘管它在現實生活這麼渺小,卻讓無數人在動畫中找到共嗚點。

在「秒速五公分」獲得空前好評後,新海誠在2011年推出長篇動畫「追逐繁星的孩子」,更受邀於金馬影展放映,並舉辦會後座談。有別於以往將重點放在情感描述,新海誠試著在新作中放進對生死、思念的個人解讀;「追逐繁星的孩子」捨棄了以往旁白、意識流、定鏡的敘事模式,試圖以劇情式的分鏡去說出一個完整的故事,而不再只是著重情緒的鏡位捕捉,力求突破的意味非常濃厚。

然而,這樣的改變見人見智,甚至有很多人抨擊:新海誠畢竟還是妥協於大眾市場,選擇以「宮崎駿式」的敘事方法搏取更多人注意,導致新片處處可見仿效的痕跡,因而失去新海誠獨樹一幟的風格。

只不過,無論評價如何,都無法改變「新海誠時代」已經來臨的事實,細數日本動畫界大師們,今敏逝世、宮崎駿也面臨世代交替,新海誠已成為日本動畫界的全新崛起勢力,重新界定動畫種種可能,相信這對熱愛日本動畫的觀眾來說,絕對是值得期待的事情吧。

 

追逐繁星的孩子(圖片引用自網路)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點石成金,自費出版的貼心好伙伴。圓夢交給點石成金一切搞定!

加入「點石成金粉絲專頁」

Tel:02-22829138

Email:eastolga@gmail.com

arrow
arrow

    點石成金心文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